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新闻易感人群的廉价感慨

更新:2019-12-03 16:25壹壹高考网
壹壹高考网发布《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新闻易感人群的廉价感慨》(全文共7233字),更多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相关文档资源请访问壹壹高考网。

【导语】成功的路上没有撒满鲜花和阳光,相反却总是要经历坎坷与磨难。只有沿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奋斗,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想要作文写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壹壹高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供您查阅。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新闻易感人群的廉价感慨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面对猝死个案,新闻易感人群的廉价感慨


一个前媒体人、现创业者的英年早逝,引发了朋友圈无数人对生命逝去的惋惜和感慨。一些感慨,听起来似乎充满同情,其实廉价而冷漠,鸡汤且肤浅,投射的不过是自己对死亡的恐惧罢了。

有人说,要珍惜健康啊,没有了健康,什么都没有了。——生命无常,死亡有很多原因,你怎么知道猝死原因是因为“不珍惜健康”,是因为生活不规律?

有人说,一定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要太拼,不要再拿命换钱了。——你好像比医生还知道别人的死因?凭什么就想当然地以为是死于赚钱,是拿命换钱?

有人说,创业者太不容易了,身心俱疲,珍惜生命远离创业。——凭什么又把死因归于创业了,有统计显示创业者的死亡率比普通人要高吗?有数据显示创业者更容易猝死吗?

对一起猝死个案充斥着太多想当然的归因和脱离具体事实的过度阐释,这时人人似乎都成了医生。

很多感慨其实跟逝者无关,只不过是借别人生命的逝去来表达自己的生存焦虑,把别人的死当成一个“教训”(所以说很冷漠)。那些感慨也并非真正出于对生命和健康的珍重,而是对死亡恐惧的投射,被一个成为热点的猝死个案给吓住了。可以预期到的是,朋友圈的热点很快会被下一个热点所覆盖,一个人的猝死触发的死亡恐惧很快会被遗忘。

恐惧死亡是人的本能,现代社会中这种焦虑和恐惧尤其普遍,这种恐惧会驱使着人们对身边的那些死亡事件表现出过度的反应。日常越是“无感”的人,越可能被这种猝死新闻所“吓”住,越会生出很多廉价的感慨,总结出很多“教训”,在一番集体感慨中完成一次自我安慰。当然,感慨过后,也迅速健忘,很快回到原先的生活节奏,继续熬夜,继续抽烟,继续醉生梦死摧残生命的不健康生活。

那些貌似深刻的反思,不过是对一个“热点”的本能而肤浅的感慨罢了,人们习惯于从热点中总结原因并上升到一种伪哲学高度,然后转身忘去――说到底,只不过是“怕死”罢了。

人们对具体细节和死因是不感兴趣的,只不过是被“猝死”吓住了,死亡的恐惧驱使着人们过度归因,跟着各种标签走。猝死前面的标签如果强调的是“网络媒体人”――会感慨做新媒体真的不容易;强调的是“创业者”――会感慨创业太不容易了;强调的是“年轻人”――会是铺天盖地对年轻人生存状态的感慨;当然,如果强调是一个“房奴”的话――可能就会演变成对高房价的讨伐。对死亡充满恐惧的人们,会把自身的生存和身份焦虑投射到那些个案中,并不关心猝死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被标签诱引着去迫切归因,又迅速遗忘。

没有人能超越对死亡的恐惧,但理性的人不会因为身边个案性的猝死案例就错乱归因,发那些廉价的感慨。

我把这种称作“新闻易感人群”,就是容易被那些只是个案的新闻热点触发感慨。“新闻易感人群”有一个共性,就是缺乏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念,没有对个案和普遍问题的区分能力,情绪容易被各种热点和个案牵着鼻子走,爱跟风,易摇摆,情绪化,见风就是雨,在此起彼伏的热点中一惊一乍,只会大发感慨,而无能作出理性的判断。看到有人创业成功,纳斯达克上市一夜成千万富翁,便被创业的神话所感染,欢呼创业神话。看到一个创业者猝死,便被吓住了,称创业多不容易,将创业悲情化,感慨还是别“拿命换钱”了。日常没有健康观念又是熬夜又是吸烟,看到猝死新闻后又过度防卫。

新闻易感人群,轻易感动轻易激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热血沸腾,轻易被诱导,又轻易地遗忘健忘,沉浸到新的热点中。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新闻易感人群的廉价感慨

延伸阅读:其他优秀素材两篇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碰巧发现”的背后


用水、化学制剂和颜料,就能将干雪豆染成“豌豆”,将干黄豆染成“青豆”。这是湖南省衡阳等地一些地下“黑作坊”的生财“秘方”。日前,湖南省衡阳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查获并销毁了一批700余公斤的“染色青豆”。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人们对“染色豆”危害健康的广泛担忧。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染色豆”是在执法过程中“碰巧发现”的。这再度将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违禁添加问题摆上了台面。

对“染色豆”的始作俑者唯利是图昧着良心赚黑钱的行为,自须痛加谴责,依法严惩,但人们不禁要追问:“染色豆”何以卖了3年后才被发现,且是“碰巧发现”?假若不是“碰巧发现”,这“染色豆”是否还会继续被卖下去呢?

“碰巧发现”,这对于有关监管部门的工作确乎是讽刺。据一位官员说,按分工,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只负责对来自农业的初级、鲜活产品的监测,而“染色豆”属于加工环节,应由质检部门负责。如果涉及流通、贩卖,则由工商部门负责。此次衡阳农业行政执法部门之所以发现“染色豆”,便是因为“按常理,时下并非青豆集中上市季节”。如果说,“碰巧发现”当是衡阳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越界”管了本应由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管的事的话,那么,职责所在的其它部门又何以发现不了呢?

“染色豆”卖了3年后才被“碰巧发现”,这固然暴露了食品监管机制尚待完善的问题。比如,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食品监管仍是“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九龙治水”的工作格局造成职能交叉、重叠问题长期存在。食品安全检测也被过度市场化,变相成为一些部门的创收渠道。此外,绝大多数城市食品安全地方性立法缺位,生产许可、市场准入、产品召回、信息发布、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尚未有效落实到操作层面,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监管、索证索票、行业自律等方面缺乏强制性行为规范,等等。但除此而外,更是折射出我们有些行政执法部门监管的严重缺位,监管严重缺位的背后当是作风的漂浮。

想一想吧,“染色豆”已经卖了1000多天,时间并不算短,卖出的数量也并不算少,受害的涉及面则更广。让人生疑的是,这期间,有关监管部门就没有收到过群众的举报?在平日检查的时候,就没有丝毫发现?我们应有的监管责任又到哪里去了呢?“突击一回,转悠一圈,吃上一桌,玩耍一把,捎带一些”,群众对有些监管部门行政执法检查的作风画像,可谓入木三分。

是啊,作风漂浮、不抓落实、不抓执行,导致一些监管制度形同虚设。一位领导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落实’比没有制度更糟糕。”“不落实”,当是“不执行”的另一种说法。“不落实”、“不执行”,便导致一些不法商人的不法之心、不法之行会因此而受到“怂恿”,或者说,在“不落实”、“不执行”里,对诸如“染色豆”等“问题食品”的监管,必形同“牛栏关猫”,不法分子定会钻营其间,进退自如。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的安全,如果我们连食品安全都监管不了,怎么确保其它方面的安全?须记住,让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管天职。“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从“染色豆”、“地沟油”等问题的频频发生上找原因、寻对策,尤其是如何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切实转变执法作风,狠抓监管落实上下功夫,该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深刻教训和避免类似问题出现的必然之举。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新闻易感人群的廉价感慨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中国教育到底失败在哪里


——从“一切都为你好”到“培养一样的人”

最近博鳌亚洲论坛的秘书长龙永图在谈及送孙女出国留学时,提出了三问: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欧洲留学?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这“三问”确实打中了中国的要害。特别是第一个问题,欧美教育能够吸引全球人士到他们国家学习,说明了全球精英对他们教育内在价值的认同,包括中国政府职员。那么,中国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以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学校教育:培养一样的人

中国教育的确存在诸多问题,至于失不失败,如何失败,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很难予以绝对中肯的评价。但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就是:把一群人变成一样的人,而不是与众不同的一群人,更为可怕的,是要变成一样有缺陷的人!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就是给予学生的是标准结论和答案。无论是工科还是理科,都要搞出一个貌似“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来不可,谁若是逾越了这个官方标准,那就被认为是标新立异,其人必是是异端另类。这样的人如果进入社会,那么就被视为异见分子的,是不受待见的,甚至他的言论会关进黑屋子的。学校出于对分数的追求,自然不是鼓励这样的学生,认为是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

因此,中国的学校教育并不是教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如何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心智。久而久之,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出来只记得几个概念、理论等所谓假大空的“标准”,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们根本不会运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做分析,这样同时也就消解掉了学生们的“创新”的能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国家提倡“创新”,确实表现得有些“缘木求鱼”了!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提供给学生的并非是的知识。很多课目的教材取材服务于政治目的,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诸如“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等假大空的套话,实在过于政治化了。再加上教材编选者受自身能力的限制,连基本的“自圆其说”的逻辑自洽都无法达到,完全是在制造思维的紊乱。正因为如此,学生学到的知识并非取自全世界秀的文明精华,甚至还学到了不少糟粕,那些教材基本上就是加了三聚氰胺的含抗生素的兑水奶,绝对是有毒的,导致严重的“脑结舌”。

说白了,我们的教育体系一而贯之的,也是的致命缺点是,就是不鼓励个性,主张批量生产学生:有才华的人,在这个体系里不能健康成长;有缺陷的人,在这个体系里无法得到校正,方的圆的厚的薄的,统统都一个模子批量处理了。这一点就是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所表达的思想,所以,才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个体系产生的结果就是大量的低质量人才,创新性堪忧,大师绝迹!当然,对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来说,能最快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就生产了大量的识字和有基本数理化能力的工人、工程师、普通白领和其他劳动者,如果采用其他的教育体系(比如精英教育),我们这个高文盲率的社会,结果可能会更糟的。

但是,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普及,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显示出这种批量式教育的失败之处,的失败是,就教育出来的“巨婴”太多了!何谓“巨婴”?就是指那些心理素养还停滞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他们缺乏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思想,甚至缺乏基本的人格。

这种教育模式早已落后于时代,其实是苏联式的,源自斯大林时代。以赛亚·柏林在《苏联的心灵》曾作如下表述:“这个国家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主要是斯大林所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任务,亦即,对人进行调试,使得人们只会提出很容易获得答案的问题,让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因最小的摩擦而顺其自然地适应所处的社会……好奇心本身、个人独立探索精神、创造和思考美好事物的愿望、寻求真理本身的愿望、追求某些目的的愿望(这些目的的本身确是人类的目的,能够满足我们天性中某些深层欲望)都是有害的,因为他们会扩大人们之间的差异,而不利于一个整体性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这种“求同”的教育模式之下,人们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下,很难构建自己的思维方式,总希望别人(特别伟人、等政治人物或公知、大V等意见)来指出方向,以便获得明确性的指引,于是呢,进入社会之后,就容易扮演着“吃瓜群众”的角色,极其容易被人煽动,成为被人利用的一部分。

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的自我主见被这种教育阉割了!有一句很有意思,不妨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的教育,小学拿走了独立价值观,中学拿走了自主思考,大学拿走了理想梦想,自此以后我们的脑子就像太监的内裤,里面什么都没有!

二、家庭教育:一切都为你好

 令人感到可笑又可悲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是想让人“变成一样的人”,而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却逆向发展,总想让孩子成为“不一样的人”。

两者看似矛盾,却又能奇妙地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家长们总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样的人”中“最标准化”的一个!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变成对“标准化”的认同程度了!这无疑就催生了“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比起思想禁锢更为严重,还是社会功利化对教育的侵蚀。一切被公众所质疑的是“应试教育”、“功利教育”,都是针对家长们贪婪自私的观念迎合罢了。

可以这么说,中国教育最糟糕的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

无可否认的是,世界上少有国家的家长像我们的家长那样重视子女的教育,但这种教育方式从来就是强迫式的、不平等的。父母们总是把自己未竟的理想让子女们来实现,不惜重金,层层加码,都有一颗浓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用自己的主观意愿迫使孩子学习自认为“有前途”、“有出息”的内容,而忽略对孩子兴趣的发现和培养。正因为如此,中国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从摇篮开始就已经被扼杀了。

这一点在孩子们填报高考志愿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家长往往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而且往往假以“我都是为了你好”的爱,作为孩子是无法拒绝的。

更为可怕的是,许多家长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搞好,读的书都忘了,要求孩子学的东西,自己却一窍不通。而且,他们在单位公司受了气,觉得人生不如意,回来就往孩子身上撒野,要好好读书,要有出息,不然就……书上讲对孩子要和气,要引导,结果性子一上来就烦,一通乱打,关禁闭……以显示家长至高无上的,这才是最操蛋的教育。

正是这种非常功利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们无法抗拒,最后也只有被迫听从父母之命,选择最赚钱的专业,而未必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

人不能尽情地表现出自己的长处,这是很遗憾的事,很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取得职业上的满足和快乐!而且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必然会损害个人的自信心,所以才会导致有那么多人生活得唯唯诺诺,一直被动地活着,根本就不想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人们不能乐业(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就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

可以这么说,对兴趣的忽视才是中国教育的失败!更为严重的是,抹杀了孩子的兴趣,导致孩子们只能被迫接受父母和社会的安排,无法成为一个听从内心的人,最终就成为一个毫无主见的人。

正因为有这样的家长,导致中国教育选拔机制的精神内核依然是“科举制”式,即“教育”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依然是自己“跳龙门”的机会。好的专业、好的大学,成为父母炫耀自己子女有出息的资本!而对于国家而言,当然是乐观其成的事,深以为民心可驭,考试制度不失为一种缓和社会矛盾、实施思想控制的手段,于是,大学教育这条路,就成为当代提升个人阶层的“科举制”法统了。

其实,每个人天生都应有多元化成长的选择权利,中国的教育不仅没有提供其选择的环境,甚至教育伊始——家庭教育开始就压制其选择的意志了。

正是这样的认识,我还是比较赞成中国孩子能多多出国留学,脱离一下中国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自己能充分地独立起来,同时培养一下自己的国际视野,多保持与世界接触,也是能更全面的认识中国社会,千万不要让父母绑架,又让朱火炬、周带鱼、花千户等人的“不要辜负”式鸡血文章毒害了,须知,在目前之中国此类脑残分子,不仅受到国家的欢迎,而且在民间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结语

从家庭教育“一切都为你好”到学校教育的“培养一样的人”,我们一而贯之地,就是在抹杀个人的选择,让孩子们接受安排。教育就是教书育人,让人成为人,其实,人品比学识更重要,创造比成绩更重要。

然而,中国教育依然呈现的是:令人厌恶的教师,趋利性的家庭教育,反人性的教育规条,以金钱和地位作为价值衡量的变态社会意识,严重的反智倾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可能要几代人的努力!


延伸阅读:
关于奋斗的人民日报佳句摘抄-人民日报中的奋斗佳句
2022世界杯相关作文素材-2022世界杯相关作文范文
2022世界杯作文金句素材有哪些-2022关于世界杯的精彩语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素材-2022作文范文最新
美育的作文素材-美育作文议论文高中通用范文
关于审美和美育的作文素材摘抄-关于美育的事迹
关于创新的事例推荐-创新的反例整理
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关于创新的名人事例推荐
关于梦想的名人故事-关于梦想的作文素材摘抄
关于创新的名人小故事-关于创新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