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高考历史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更新:2017-05-18 16:46壹壹高考网

壹壹高考网发布《2017年福建高考历史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全文共4844字),更多2017年福建高考历史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相关文档资源请访问壹壹高考网。

2017年福建高考历史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

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

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2

2.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表明当时( )

A社会风气逐渐败坏B传统观念受到冲击C逐利意识普遍强化D门第制度不复存在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3

3.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 ( )

A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B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C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4

4.在中国古代,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但是,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没收豪富田产,强制豪富迁徙的事情。这说明中国古代( )

A实现国家对土地的绝对控制

B没有完整意义的土地私有制

C有效地抑制了大土地私有制

D事实上以土地国有制为主导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5

5.阅读表1,表格数据反映了中国( )

A小农经济对西方经济侵略的顽强抵制

B完全沦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

C手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加剧

D手工制品在国际贸易中需求总量减少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6

6. 1932年以前,在进口货物总值中,大米居于第四位,而1933、1935年,大米上升到第一位,棉花、小麦进口也有显著增加。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国共内战导致农业衰退

B政府在关税主权的不作为

C民族工业发展较为滞后

D经济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7

7.1938年,蒋介石强调“务在交通要线上,配置有力部队,使任正面阻止战斗”,“以军队联合有组织训练之民众,施行游击,以牵制破坏敌之后方,前呼后应。”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

A灵活的作战思想得到落实

B尚未确立有效的抗日策略

C积极推行游击战争的战术

D注重刚柔相济的作战方法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8

8.1959年11月,国家统计局在召开的省市统计局长会议上提出:“对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要虚心考虑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党的领导的意见,不能单纯从统计数据出发。”这种做法( )

A成为当时浮夸的一条重要渠道

B一定程度上纠正“左”倾错误

C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

D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9

9. 1787年6月,新泽西代表马丁说:“脱离了大不列顛,就使13个邦处于自然状态……我们加入邦联时是平等的和自由的……如果谁要把我们弄得不平等和不自由,我是绝对不会让步的。”这一主张( )

A有助于推动各州反抗殖民统治

B意味着中央政府权力需要强化

C旨在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理念

D推动美国邦联政府的迅速建立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

10.恩格斯说:“这种变革越是不声不响地进行,它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这种变革很可能会比法国的政治革命或徳国的哲学革命在实践上更快地达到目的。”这里所说的“这种变革”是指( )

A西欧的宗教改革B1832年议会改革C英国的工业革命D欧洲的启蒙运动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1

11. 1946年2月,斯大林发表演说,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包含着危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这场演说( )

A加剧了美苏争霸B扩大了对峙范围C推动了冷战兴起D分析了二战根源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

12.图5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签订协议后的情形,该协议规定美元作为石油的定价货币。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

B新兴独立国家地位开始提升

C美国经济总量居于各国之首

D布雷顿森林体系进一步强化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黄帝时期,三苗叛乱。三苗在攻打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黄帝平叛后,其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秦代崇尚法治,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汉朝以亡秦为鉴,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宋代法制基本上沿袭了唐律。明太祖惩元之弊,以重典酷法治国,在《大明律》之外,还专门制定了《大诰》作为司法依据,使“诏狱”制度化。清代强调“以德化民,以刑弼教”,一般较为宽松。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近代化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

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它留给世人的是浩瀚如海的私法规定及私法学说。《国法大全》几乎全部为私法,五大法学家的主要著作也大部分为私法。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正如约翰•赛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

——摘编自庞朝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法律起源特点之比较》等

1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律内容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1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在近代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记录一 鲁迅眼中的辫子

1903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剪掉了辫子。但是,更多的留日学生不敢剪辫子,拖着辫子又怕人笑话,所以流行把辫子盘在头顶上,再戴上学生制帽,被鲁迅戏称为“富士山”。

记录二 黎元洪眼中的辫子

(1911年10月13日)在剪辫的那天下午,黎元洪表示:“我前天未决心,昨天也未决心,今日上半天还未决心,这时是已决心了。”

记录三 百姓眼中的辫子

吴经熊说:“1911年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时尚。有一天,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可怜的大娘一见到我就吓得号啕大哭起来。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静心地梳理打编的。”

记录四 辜鸿铭眼中的辫子

一次在北大校园里,正好辜鸿铭走在前面,他们小声议论他的辫子,没想到他回头说,别看我留着辫子,你们身后还拖着一条精神辫子呢。

—摘编自傅国涌《辛亥百年: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15.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15

材料 元代在官办手工业中实行工匠和匠户制度。明承元制,工匠分为轮班工匠、住坐工匠和军匠。凡是住在京城的工匠服役,以“住坐匠”制,每月到官府上班十天;而京城以外的工匠服役,则实行“轮班匠”制,一般为四年一班,到京城服役。在所有工匠中,班匠约有23万,约占工匠总数的80%。但是,不论轮班匠还是住坐匠,因不堪官府奴役,纷纷用怠工、避班、隐冒和逃亡等方式进行反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工部奏准,轮班匠不愿当班者,听其出银代役。南匠每月出银九钱,北匠六钱。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政府又下令,班匠“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一律以银代役,每名每年纳银四钱五分,称“匠班银”,但匠籍仍存。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班匠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班匠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6

材料 在获悉英法苏正在酝酿军事谈判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于1939年8月3日向苏联驻德临时代办声明,苏德之间在黑海到波罗的海的整个地区没有不可解决的问题,建议两国就所有这些问题达成协议。英法苏军事谈判开始后,德国更加急迫地希望与苏联达成协议。8月23日,里宾特洛甫抵达莫斯科,随即与斯大林、莫洛托夫举行会谈。当晚,两国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签订以后,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苏德战争爆发后,条约自动废除了,但条约的影响却延续了几十年。在建立“东方”战线时,苏联占领的其它国家也当然地“永久”属于苏联的领土。正是这些领土问题給苏联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成为苏联民族矛盾的一个焦点,终于在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掀起独立浪潮,紧接着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加盟国纷纷独立。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等

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槪括《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台的背景。(6分)

1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不利影响。(9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7

材料 徐继畲(1795 -1873年),字松龛,山西五台人。道光进士,历任布政使、巡抚等职。1848年,他撰成《瀛环志略》。书中介绍南北极、赤道、各大洲、各大洋,概述亚細亚大陆之广袤,欧罗巴洲之诸国林立、犬牙交错,美洲新大陆的晚近发现,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学知识。徐氏把记述欧美国家作为重点,尤其赞杨华盛顿在领导美国取得独立之后,提出“得国而传子孙,是私也”,做到“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乃是“创古今未有之局”,所以华盛顿是西方第一伟人!还称赞欧洲诸国“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火器创自中国,彼土仿而为之,益加精妙,铸造之工,施放之敏,殆所独擅。造舟尤极奥妙,蓬索器具,无一不精。”

《瀛环志略》一书刚刚问世,在国内即招来了非议:人们批评徐继畲失了“夷夏之大防”,混淆了内外有别的“春秋大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等

20.根据材料,概括徐继畲《瀛环志略》的内容。(6分)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对徐继畲的态度,并予与评析。(9分)

17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介绍世界地理知识;记述欧美民主政治制度,称赞欧美工业。(6分)

解析

根据材料一文字“书中介绍南北极、赤道……美洲新大陆的晚近发现”、“把记述欧美国家作为重点,尤其赞杨华盛顿……是西方第一伟人”、“称赞欧洲诸国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概括作答即可。

考查方向

根据材料概括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概括作答即可。

易错点

不能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精准概括。

17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态度:质疑、否定。

评析: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瀛环志略》的内容挑战了传统的天朝体制。这种态度有失偏颇,不利于西学东渐的深入和社会进步。(9分)

解析

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文字“《瀛环志略》一书刚刚问世,在国内即招来了非议:人们批评徐继畲失了‘夷夏之大防’,混淆了内外有别的‘春秋大义’”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评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这种态度说明了什么和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态度两个角度进行评析即可。

考查方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易错点

不能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不能调动所学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延伸阅读:
皖南八校三模 皖南八校三模答案
南昌二模试卷及答案2022
2022北京高考物理押题预测试题及答案
2022江苏高考模拟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湖南高考语文模拟卷及试题答案
2022年四川高考理综物理冲刺模拟卷和答案
2022临床医学专业基本信息及其介绍
2022年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高三二模考试时间及其难度
高考的题目比平常难吗?高考题和模拟题哪个难?